本文仅代表我们基于公开资料、行业理解及自身研究的分析和思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个股推荐。我们关注的是企业的商业逻辑、战略执行力和长期竞争优势,分享的初衷是与读者一同交流优秀企业的成长路径。
Corcept Therapeutics(CORT)是一家你可能没听过的小型生物科技公司,但它正站在一个关键转折点上。它不仅在Cushing综合征领域建立了商业化现金流,更在今年正式开始迈入肿瘤领域,我们认为这是它估值重估的起点。
01 稳定现金流 + Cushing’s市场尚未饱和
CORT于2012年推出首款药物Korlym,用于治疗Cushing’s syndrome,并于2015年实现盈利。2024年,公司自由现金流达近2亿美元,在同类biotech中较为罕见。
Cushing’s syndrome虽为罕见病,但潜在人群远大于行业原有估计。目前市场普遍估算其在美国的年治疗市场规模可达20亿–45亿美元。CORT自研的第二代药物Relacorilant,副作用更低,已完成两项三期临床试验,并于2025年年初向FDA提交上市申请。
02 卵巢癌三期临床成功:在困难适应症中取得突破
2025年3月,Relacorilant联合化疗(紫杉醇)在治疗铂类耐药卵巢癌(platinum-resistant ovarian cancer)的三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结果:
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从 5.5个月提升至6.5个月
总生存期(OS)从11.5个月提升至16个月,HR = 0.69,p = 0.012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研究人群属于治疗选择极其有限的重症患者群体,中位生存期仅为12–18个月。CORT的研究显示Relacorilant有望在这一领域提供新的治疗路径。
据公开资料,美国每年约有20,000–30,000名铂耐药卵巢癌患者接受治疗,按现有治疗费用估算,该适应症的潜在市场规模可能在15亿–25亿美元的潜在市场。若Relacorilant逐步拓展至胰腺癌、前列腺癌、乳腺癌等(关于其潜力机制及临床路径,请关注我们在月底会发布的完整视频和报告),其肿瘤线整体TAM(可服务市场规模)有望超过50亿美元。
然而,截至目前,CORT的市值($70亿) 尚未计入其在肿瘤领域的突破与平台潜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CORT当前估值偏低的部分原因,可能与整体市场波动有关。从历史表现来看,无论公司基本面如何,CORT的股价在大盘下跌时往往同步回调。这可能与其投资者结构有关——相比专注医疗或生物科技的专业资金,CORT的持股结构更偏向于广义型投资者generalist。因此,即便公司具备稳定的现金流和差异化的管线,其股价波动却更接近小盘成长股。
03 法律风险需跟踪
2025年初,CORT遭到数家大型保险公司的联合起诉,指控其在销售Korlym过程中存在垄断行为。目前诉讼主要针对公司现有产品Korlym的定价与渠道策略,不直接影响Relacorilant在新适应症中的开发与市场潜力。不过,由于事件涉及商业模式与流通体系,短期内仍可能对市场情绪和股价产生波动,我们会持续跟踪其后续进展。
我们将在月底发布专题视频与完整报告,围绕CORT的产品管线、潜在市场、财务表现与风险因素进行全面梳理,欢迎关注。
风险提示: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基于当前公开信息的分析判断,不构成投资建议,亦不构成任何买卖证券的邀请。投资需基于独立思考和风险承受能力。文中提及个股仅用于案例分析与讨论,请读者谨慎判断。